優惠政策引發“短期行為”
據調查,一些地方政府的優惠政策一定程度上誘發了投資者“采富棄貧”、“環保打折”等眾多優惠期短期行為,并引致災難頻發。
位于貴州省貞豐縣境內的水銀洞金礦,是貴州省引進福建紫金集團重點開發的一座金礦。金礦于2003年投產后,黃金產量和銷售收入逐年大幅增加。僅2006年就實現銷售收入近5億元,利潤超過2.5億元。
本刊記者在水銀洞金礦采訪時了解到,這家公司在黃金冶煉后留下的尾礦,其含量品位仍在3克左右,這一品位甚至超過山東省許多正常開采礦山的含金品位。
這樣一家高利潤率的黃金開采企業,自投產以來已經兩次發生環境污染事件。2004年11月,該企業曾因污水泄漏導致周邊數十名村民飲水中毒;2006年12月27日,企業尾礦壩潰壩,釀成貴州省自1949年以來最大的環境污染事故。兩次事故,均是因企業未按安全環保標準建成相應的安全環保處理設施而釀成。
時隔4個多月后,陜西省鎮安縣黃金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尾礦壩也發生了潰壩事故,并造成17人下落不明。事故發生的原因同樣是未按安全環保標準對尾礦壩進行相應的安全環保投資。
劉益康認為,在國家對礦業缺少統一管理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尤其是西部地區爭相降低引資門檻進行金礦等礦產資源開發,忽略資源成本、淡化當地百姓的長期受益等問題,可能會引發礦地矛盾尖銳、資源枯竭、環境恢復困難等問題,影響當地可持續發展與和諧社會建設,得不償失。
與群眾利益、地方利益矛盾凸顯
金礦開發后與地方利益、群眾利益的矛盾已經出現。
在與國外合資的三大金礦中,貴州錦豐礦業經過幾年建設,已于2007年4月16日投產。據介紹,該礦全部建成投產后將成為亞洲產量最大的金礦,可持續開采15年。
同時,金礦開發與地方的管理矛盾也在尖銳化。早在2年前,黔西南州政府、全國人大代表等,就頻頻提出質疑,認為黃金生產企業成為稅負極低、環境污染嚴重的暴利企業。
本刊記者調查時,黔西南州州長陳鳴明坦言,如果黃金開采留下的環境破壞和礦地矛盾等難以解決,不如不開采,留給子孫后代。
云南東川播卡金礦目前仍處于勘探階段,還未進入開采階段。但記者在播卡高原采訪時,當地村民普遍對金礦評價不高,認為該礦“請打手用武力壓人、不管當地百姓死活”。
據了解,由于中外雙方觀念的差異等,該礦曾與當地村民發生過激烈沖突并引發群體性事件,經協調,至今依然摩擦不斷。尤其是隨著金礦區勘探工作的不斷深入,鉆機布點增多,大量的鉆土及道路修筑又在一定程度上帶來環境和水保問題,給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帶來一定影響。
當地政府認為,出現這些問題,主要是東川現有行政體系已不適應礦區管理的需要,現有警務站不能適應維護礦區社會治安的需要,非法淘金難以杜絕等。
但東川的一些干部群眾則認為,播卡金礦地質條件極其復雜、地質災害隱患多、開采條件艱難,投資特別巨大。西南資源公司僅為一家初級礦業公司,通過圈礦已在加拿大多倫多股市上賺了一筆,是否有興趣、有經濟實力和技術能力實現播卡金礦的綠色開采,處理好與當地社區居民的關系等,值得懷疑。
從源頭加強黃金管理
接受采訪的專家一致認為,應高度重視黃金的投資屬性,調整黃金礦山的管理政策。
張陶偉教授、高德黃金的首席專家張衛星等提出,應警惕“美元崇拜癥”,從源頭加強黃金礦山的戰略地位。
全國政協委員、法律專家李漢宇認為,黃金礦山開采的經濟利益巨大,應主要由國家掌控。近年我國黃金生產和黃金市場管理政出多門,有些外資、民資企業游走于政策與管理的灰色地帶,國家利益大量流失。李漢宇建議,應組織有關部門和專家對現有黃金礦山管理等進行政策調研,梳理地勘部門手中掌握的黃金礦權,謹防被賤賣,并針對存在問題采取相應對策。
劉益康說,發達國家均對本國礦業企業采取“逼出國門”的政策,以保護本國珍貴而稀缺的礦產資源。而在我國礦業秩序沒有徹底好轉,礦業政策不配套的情況下,找到一個金礦,哪怕只是一個苗頭、線索,在黃金高額利潤的驅動下,這個點立刻就會變成一個新的濫采濫挖點,新的資源破壞、人口問題就會產生,就會變成新的污染源,存在新的礦難隱患,還可能成為新的腐敗基地。
因此,他認為,應提高資源危機意識,限制黃金礦山的勘查和開采。(石新榮 鄧衛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