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五,A股市場將迎來股指期貨合約的首次交割,在與滬深兩市下跌調整一個月“偶遇”之時,此前從未“難倒”A股市場的做空機制、新股“破發潮”到底會給中國股市和投資者帶來哪些轉變?
轉變一:如何理解做空機制
股指期貨掛牌上市一個月帶給中國股市深刻的影響。湘財證券副總裁、首席經濟學家李康將股指期貨的出臺,比喻成繼中國股市創立與股權分置改革后,中國資本市場的第三次“革命”。
5月19日,在股指期貨5月合約交割前兩個交易日,投資者已將興趣轉移到IF1006合約上,當日該合約成交34.05萬手,創下期指合約的單日最高成交紀錄。5月20日,IF1006合約繼續活躍,盤中振幅超過3%,且盤中持倉量一度逼近2萬手。
盡管市場對股指期貨參與和認知的程度在不斷增加,但恰逢A股連續下跌,股指期貨成交量的迅速放大,一度加劇了市場對做空機制的“妖魔化”。但在大多數專家學者與市場人士眼中,如何正確理解股指期貨與A股現貨市場之間的關系,將成為推動投資者思維轉變的一大關鍵因素。
在股指期貨掛牌“滿月”之際,中金所研發部負責人張曉剛在上海舉行的“股指期貨高層研討會”上指出,股指期貨從機制上對股票現貨市場有所改變,但這種機制有利于市場的內在穩定。
“不是說股指期貨推出之后股市就會一直平穩地上漲,大家看到最近一段時間在股指期貨推出后A股市場有了一些波動,但從4月16日以來,海外的成熟市場也經歷了波動。”張曉剛說,“股指期貨跟股票一樣,是對經濟基本面的反映,決定市場最終走勢的還是上市公司的基本面,股指期貨只是一個反映信號。”
參與股指期貨套利交易的富晶資產管理中心總經理王林認為,“9000股指期貨投資者打倒一個億股民”的說法并不客觀,如果空頭投資者在拋空后市場反而沒有跌,那么他們將在現貨市場與期貨市場承受更大的損失。
東興證券助理總經理、研究所所長銀國宏則對記者表示,股指期貨實際上反映出市場的短期波動趨勢,但并非市場下跌的放大因素,對部分投資者利用股指期貨做空市場的擔憂并沒有太大意義。
轉變二:從中小投資者到機構投資者
在股指期貨掛牌交易一個月以來,隨著證券公司、基金公司等機構投資者參與股指期貨指引的出臺,機構投資者入市通道已被大大拓寬。在已經上市的證券公司中,中信證券、廣發證券、招商證券、華泰證券等券商均表示將在自營或資產管理業務中開展股指期貨交易。但從普通中小投資者的角度看,股指期貨又如何改變了他們的操作方式與思維方式?
從目前股指期貨的投資者適應性辦法看,中小投資者參與股指期貨既有門檻上的障礙,又有實踐能力上的差距。在股指期貨對中小投資者存在較大風險的情況下,湘財證券副總裁、首席經濟學家李康認為,這會推動中小投資者轉變為機構投資者。
“這就會使‘散兵游勇式’的中小投資者加入到機構投資者中去,不理性與無法預測的市場就會變得較為可控,這是股指期貨給我們帶來的額外好處。”李康說。
對此,海通期貨總經理徐凌表示,期貨是高風險投資,是杠桿交易,對投資者的要求非常高,一定要具備專業的知識和能力才能跑贏這個市場。雖然目前投資者當中超過90%是自然人,自然人的交易量和持倉量也明顯占多數,但相信一年后這個比例會相反,特別是在持倉上。“有理由相信在未來一到兩年,市場會出現以期貨為核心內容的投資基金。”徐凌說。
不過,從目前國內公募基金行業看,雖然《證券投資基金參與股指期貨交易指引》已于4月21日出臺,但基金用股指期貨進行套保交易依然沒有得到推進。反倒是券商與部分私募基金捷足先登,此前剛剛獲得券商系首家資產管理公司牌照的東方證券有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將在未來考慮發行與股指期貨相關的資產管理類產品,以豐富投資者的投資范圍與品種。
芝加哥期權交易所董事總經理鄭學勤認為,除了投資者參與路徑的改變,從對中國資本市場深層次影響的角度看,股指期貨推出有利于恢復中國股市的正常功能。他表示,目前中國投資者習慣于通過股票價差來賺取利潤,而忽視了最基本的股息收入。但從美國的情況看,大部分投資者更多的是希望獲得穩定的股息收入,而對于價差這種通過買賣高風險賺得的利潤,則要通過股指期貨等工具實現。
轉變三:期待新股發行之變
近期,新股市場明顯降溫。隨著4月中旬A股開始調整,超過3/4的新股跌破發行價,高價發行的新股開始“降價銷售”。
東航集團財務公司負責申購新股的投資經理姜山對記者表示,5月份新股頻頻在上市首日“破發”后,新股發行市盈率已經較此前下降25%。記者也發現,在5月17日進行網上申購的4只中小板新股中,常發股份、海康威視與愛施德的發行市盈率均降至50倍以下,與此前創下148元天價的海普瑞相比,發行市盈率下降三成左右。
同時,隨著虧損風險的加大,機構投資者不再追捧新股。在上述3只新股中,常發股份與愛施德僅分別吸引了35家和55家配售對象參與網下配售。一位證券公司資產管理部人士表示,在此前和而泰、四維圖新兩家公司的申購中,超過250個機構配售對象扎堆搶購新股卻換來“破發”浮虧,使得基金公司、證券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近期冷靜了下來。
另外,隨著5月20日掛牌上市的創業板新股奧克股份、勁勝股份等再次“上市即破發”,也嚇跑了不少散戶投資者和囤積重金“打新”的資金。5月中旬進行申購的創業板新股銀之杰在網上申購中僅凍結303.55億元,創下今年以來的新低。
自4月中旬以來,深交所中小板和創業板36只掛牌上市的新股中,已有26只“破發”。在又一輪“破發潮”再次來臨之際,“打新”與“炒新”的降溫,將給新股發行市場帶來更多新的思考。在上市就要虧損的風險警示下,屢屢造就“天價新股”的新股發行機制將如何完善值得期待。(記者楊毅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