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財政收入實現較快增長
全面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出臺的結構性減稅政策,大力實施增值稅轉型、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稅率下調、暫免征收儲蓄存款利息所得稅、降低房地產交易稅費以及取消養路費、公路客貨運附加等政策措施,全年減稅減費120億元,大幅度減輕了企業和居民負擔。積極籌措新增中央投資地方配套資金,順利發行地方政府債券,重點支持水利、交通、醫療衛生、農村基礎設施等民生工程和自主創新項目,確保發揮投資帶動效應。積極組織實施家電、汽車摩托車下鄉和以舊換新活動,銷售11.8萬臺家電和1.8萬輛汽車,財政給予減稅和資金補貼,努力繁榮消費市場,拉動內需增長。
積極幫扶企業渡難關。建立健全融資擔保體系,市和區縣兩級財政新增中小企業擔保資金10億元,使財政擔保資金總規模達到24億元,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擔保38.9億元,同時降低擔保收費標準30%至50%,切實緩解企業融資困難。支持企業直接融資,對上市企業給予財政獎勵,實事求是處理擬上市企業的歷史遺留問題,努力拓寬企業融資渠道。擴大外貿外經發展資金規模,積極幫助企業調整出口產品結構,大力支持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努力擴大外貿出口。深入基層解決企業財務、資金難點問題,對346戶困難企業給予解困補助1.6億元,實行社會保險“四降一緩”政策為困難企業減負17億元。完善政府采購政策,鼓勵優先采購自主品牌和節能環保產品,幫助企業拓展市場空間。
努力健全財政增收機制。全面制定落實財稅優惠政策,不斷完善財稅綜合服務手段,積極支持大項目好項目加快建設,吸引了一批大型企業、集團總部和金融機構到我市注冊登記、就地納稅,初步形成了多點支撐的財政增收格局。各級財稅部門強化目標責任管理,嚴格依法治稅,加強稅收征管,完善現代化征管手段,健全源泉控繳機制,深入開展稅收稽查,努力做到應收盡收,各級財政收入實現較快增長。
(二)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財政職能作用明顯增強
支持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積極爭取中央財政支持,將新區開發建設補助政策延期5年,并給予空客A320總裝線項目為期6年的專項補助。進一步加大財稅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創新投融資模式,加快推進東疆保稅港、中新天津生態城、于家堡金融商務區等功能區建設。全面實施以港養港、以路養路、航線培養、機場建設補助等財政扶持政策,大力支持港口機場、鐵路公路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新區綜合交通體系不斷完善。
支持金融改革創新。安排財政專項資金,完善優惠政策體系,積極支持金融改革創新20項重點工作,天津股權交易所、渤海商品交易所、濱海國際股權交易所開業運營,船舶產業投資基金、飛機租賃基金、金融租賃公司、IBM保理公司、韓國企業銀行等一批總部機構落戶我市,金融集聚效應逐步顯現。加強政府投融資平臺管理,整合項目、整合資源、整合公司,將155家公司整合重組為86家公司,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融資和風險防范能力顯著提高。積極支持設立一批村鎮銀行、農業貸款公司和小額貸款公司,面向“三農”和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進一步加強。
支持科技創新和優勢產業發展。科技和企業發展支出119.8億元,增長20.2%。優化財政科技投入結構,積極支持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等12個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基本建成。完善貸款貼息、財政補助、專利獎勵等財稅政策,支持自主創新項目建設,促進節能減排,太陽能電池、鋰離子動力電池等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達到1.9萬件和0.7萬件,232項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實現規模化生產。支持重大工業項目加快建設,百萬噸乙烯、北疆電廠一期等項目竣工投產。加快認定高新技術企業,及時兌現稅收優惠政策,支持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建設,為企業提供打包貸款擔保,幫扶624家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
支持服務業加快發展。完善財稅優惠政策,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積極推進商貿旅游等傳統服務業發展,海河開發商貿區建設進展順利,一批特色街區和大型零售、批發市場投入運營,商貿集聚效應不斷增強。完善政府資助、財政貼息、稅收減免等政策手段,重點支持航空、海運、大宗商品市場等現代物流業和軟件開發、創意設計等服務外包業發展,吸引海航集團、軟通動力等一批高端服務企業落戶我市。完善促進工業企業加快剝離內部服務功能的財稅政策,支持企業集團實施生產性服務業剝離工作,不斷擴大服務業規模。
支持農業加快發展。支農支出51.2億元,增長20.3%。大力支持現代農業和產業化經營,新增設施農業10萬畝,改造中低產田29萬畝,加快建設15個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和33個養殖示范園區,全市進入產業化體系的農戶比重達到82%。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全面推進科技惠農工程,建立農業科技示范基地760個,推廣新技術274項。鞏固完善糧食直補等支農惠農政策,繼續實施農民素質提高和低收入農戶增收工程,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 4%。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繼續實施飲水安全和管網入戶改造工程,新建和改造農村公路1000公里,新建污水處理設施30座,創建101個文明生態村,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
(三)加大改善民生投入力度,財政保障水平不斷提高
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15.6億元,增長13%。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大財政補助力度,對困難企業給予培訓、社保、穩崗和求職補貼,穩定12萬個就業崗位,積極開發公益性崗位,對“4050”人員、零就業家庭等十類就業困難人員實行托底安置,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就業率保持上年水平。加快三類困難企業退出工作,一次性償還拖欠職工債務2億元,妥善分流安置職工4.2萬人。制定實施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的18項政策措施,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待遇,率先出臺統籌城鄉居民的基本養老和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有473萬居民參加醫療保險,建立覆蓋城鄉的老年人生活補助制度,對65萬沒有養老保險的老年人按月發放生活補貼。進一步提高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優撫救濟補助標準,擴大特困救助范圍,實施困難家庭幫扶和重癥患者救助制度。向5萬戶低收入家庭發放租房補貼,支持770萬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建設,為16萬戶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保障。
教育支出173億元,增長22.1%。全面落實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提高公用經費保障標準,鞏固完善城鄉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實施義務教育學校績效工資制度改革,增加中小學教師和退休職工收入,全面化解農村“普九”債務,完成118所農村中小學校舍安全加固及功能提升工程。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多渠道籌措資金支持海河教育園區加快建設,成功舉辦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全面落實高校“十一五”綜合投資規劃,啟動新一輪20個重點學科建設,進一步完善普通高校和職業院校家庭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及時撥付助學金使15萬名學生受益。
文體傳媒支出19.8億元,增長20%。加大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投入,天津文化中心工程開工建設,小白樓音樂廳建成投入使用,文廟博物館、廣東會館整修工程完工,建成1000個農家書屋、農村文化室和一批鄉鎮文體中心,農村無線廣播電視實現全覆蓋。積極制定實施促進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的財稅政策,支持出版傳媒和電影行業轉企改制,創作出電視劇《解放》等一批文藝精品,成功舉辦中國(天津)演藝交易博覽會和天津國際少兒藝術節等活動。全面保障第十一屆全運會參賽獎勵經費,競技體育取得新突破。實施農村體育“五個一”工程,為近千個行政村配套健身體育設施。
醫療衛生支出53.8億元,增長28.5%。支持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大財政補貼投入,積極推行醫療機構藥品集中采購,在9個城區的社區醫療衛生機構率先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基本用藥價格平均下降25%。支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將城鄉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提高1倍,為全市婦女兒童免費提供12項疾病篩查服務。加快推進醫療設施建設,安定醫院建成投入使用,南開醫院和中心婦產科醫院建設進展順利,涉農區縣醫院改擴建項目全面啟動。及時撥付甲型H1N1流感防控資金,啟動區縣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進一步提高。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維護支出601.3億元,增長37.1%。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加快推進政府投融資平臺建設,多元化、多渠道籌集資金,大力支持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天津站地下交通樞紐主體工程竣工,京滬高速鐵路天津段、地鐵2、3、9號線加快建設,西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啟動實施,南水北調天津干線工程全面推進,引黃濟津調水任務順利完成。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大力支持新一輪市容環境綜合整治,累計整修道路762公里,改造提升8個公園、49個街心公園和25個重點地區,建成污水處理廠7座,植樹造林26萬畝,實施老住宅供熱補建10萬平方米,為11萬戶居民更換自來水和燃氣舊管網,城市載體功能明顯提升,市容市貌顯著改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