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評點
“關鍵在於選擇好的經營管理機制?!?/strong>
劉迎秋(中國社會科學院民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在民營企業接班人這個問題上,有的選擇職業經理人,有的讓自己的子女來繼承,對這兩種方式的選擇,要看企業自身的能力,不是主觀愿望所能決定的。企業想讓別人弄,但如果自己沒有對資產的控制能力,也是弄不好的;企業不想讓別人來弄,但自己又弄不好,只好自取滅亡。這是個經濟實踐的問題,是探索性的東西,不是一兩句話就可以說清楚的。
中國的民營企業具體怎麼接班,如何接班,情況比較多,有的交接得比較好,他就比較早地有意識地去培養自己的子女,而且子女有一定的文化基礎,知識能力和管理能力,能夠比較好的繼承上一代的事業;但有的交給子女也不一定弄得好,因為不是每個子女都有這樣的能力,這在國內外都是正常的。
無論是讓自己的子女管理經營或是讓別人來管理經營,都要看企業本身的品質。企業的品質若能和市場相適應,用誰都可以,如果企業本身的品質比較低,用誰都不行。這是一個實際問題,比較復雜,需要具體分析。
至於目前有八成民營企業家的事業都由子女繼承,我認為這也很正常。盡管不能保證子女一定比上一輩更出色,但任何中外企業都不能保證長命百歲,都是在生生死死中發生演變,進化,兼并,破產。此外,我不認同“富不過三代”這種說法,關鍵看經營管理機制的選擇是不是好。
“尋找更有效的培養模式?!?/strong>
金祥榮(浙江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天則民營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在中國的民營企業中,由子女來繼承公司的現象比較普遍。我們不要拘泥于討論家族制的好壞,首先要問為什麼會這樣,其次是問什麼樣的培養方式更好,這兩個問題首先應該解決。
從國際上來說,現代意義的家族制股權是比較清晰的,比較吻合個人意義上利益最大化的價值取向,但我們的家族制在家庭成員之間的產權還是比較模糊的,更多是追求家族利益的最大化,這種區別可能會影響企業的績效和長期發展。但我們更應該追問為什麼更愿意用家族成員,而不是動員和引進外部人才,這背後是有一定的約束條件的,可以將其歸納為我們的制度環境有問題,關系到政策尺度和非政策尺度。
從政策尺度來說,我們不重視產權的保護,沒有有效的契約設施,導致成本很高;從非政策尺度來說,中國的文化制度是有問題的。中國是低信任度國家,資訊是不對稱的,找來的外部人員道德風險很大,這個例子也很多。政策尺度和非政策尺度形成約束條件,導致企業家更多從內部尋找接班人,除非這種制度環境的約束條件得到解除。
如果是由子女來繼承,就涉及如何有意識地去培養的問題,使其成為具有競爭力的人。目前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外部培養,國外比較傾向於這種方式,即讓子女去別的更好的公司做事,等時機成熟了,再回本公司;另一種是內部培養,國內的企業普遍采取這樣的形式,但越來越多的企業家并不是要求子女跟在自己的身邊,而是給他一個相對獨立的企業讓其管理,由於第一代企業家主要憑經驗行事,在現代管理經營意識比較缺乏,而接班人需要具備現代企業管理的能力。當然這只是相對的獨立,在必要的時候可以由上層派人來指導,相互學習,共同發展。
建議對接班人問題的研究應該細化下去,一方面反思為什麼會產生“唯親是用”的現象,另一方面應該尋找一種更有效的培養模式。(《小康》雜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