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二、“十二五”財政發展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十二五”全省財政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全面轉型、加速崛起、興皖富民為主線,加強和改善財政宏觀調控,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深化財稅制度改革,推進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努力構建有利于科學發展的財稅體制機制,建設發展型財政、民生型財政、創新型財政、績效型財政、法治型財政,為實現全省經濟繁榮、人民富足、生態良好的發展目標提供更加堅實有力的財政保障。
“十二五”我省財政改革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到2015年,力爭全省財政總收入超過4000億元,五年實現翻一番;力爭全省財政支出超過5000億元,財政收支總量在全國位次進一步前移,人均財政收支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進一步縮小。實施“超十過百進千”工程,即:到2015年,力爭50個縣財政收入超過10億元,13個市財政收入突破100億元,合肥市財政收入跨上1000億元。政府間分配關系更加完善,財力與事權合理匹配,轉移支付制度更加科學,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顯著提高;財政法制進程不斷加快,財政管理制度更加健全,財政支出結構進一步優化,財政管理績效明顯提升。
圍繞上述目標,“十二五”財政工作的主要任務是:
(一)建設發展型財政,推動安徽加速崛起。貫徹落實國家擴大內需戰略,堅持工業化城鎮化雙輪驅動,著力推動轉型發展、開放發展、創新發展、和諧發展,加強和改善財政宏觀調控,做好科學生財、聚財、用財的文章,健全財政經濟良性互動發展機制,促進我省經濟長期平穩健康發展。
(二)建設民生型財政,提高群眾幸福指數。牢固樹立民生優先理念,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財政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繼續加大民生投入,鞏固提升民生工程,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重點解決好教育、就業、社保、醫療、住房等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問題,進一步加強社會建設,構建符合省情、比較完整、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讓更多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三)建設創新型財政,增強體制機制活力。合理界定省以下各級政府事權和支出責任,按照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原則,進一步完善省以下財政體制,加快完善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建立統一規范透明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貫徹和推進稅制改革,逐步健全地方稅體系。健全預算管理制度,完善政府預算體系,深化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政府采購等制度改革。
(四)建設績效型財政,提升財政管理水平。規范預算編制管理,合理配置財政資源,進一步增強預算編制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強化預算執行管理,加快財政支出進度,明晰財政支出責任,不斷提高預算執行的均衡性和有效性。嚴格財政監督管理,健全監督機制,改善監督方式,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加強政府債務管理,完善管理制度,積極防范和化解財政風險。建立健全預算績效管理制度。
(五)建設法治型財政,推進依法理財治稅。進一步健全財政法規制度體系,規范財政執法行為,推進財政依法行政。依法加強收支管理,自覺接受人大、審計和社會監督。穩步推進財政預算公開,加快預算公開的法制化、規范化進程,不斷增強財政預算的透明度。組織開展財政“六五”普法工作,提高依法理財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