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源流
麥?zhǔn)显闯鲇辛?/p>
1、出自春秋時齊桓公封賜麥丘地之后,以地名為氏。麥?zhǔn)显从邴溓鸬亍4呵飸?zhàn)國時期,齊桓公至麥丘,遇一老人年八十三,為桓公祝壽。齊桓公賜封地“麥丘”與老人,老人的后裔就跟從封地“麥丘”為氏。后來隨著歷史的變遷,再去丘為麥,改復(fù)姓成為單姓,稱為麥?zhǔn)稀?/p>
2、出自韓姓,因避難于麥地而改為麥?zhǔn)稀N鳚h初立,韓信因功高震主,遭呂后謀害,累及九族,其族人四散逃命。逃難途中,有的因渡河幸免于難者,遂以同音字“何”而易韓改為何姓,稱為何氏。有的因躲入麥田幸免于難者,而易韓改為麥?zhǔn)希Q為麥?zhǔn)稀9视忻耖g傳說,韓、何、麥三姓同宗。
3、出自劉姓,為漢景帝之后,以封爵名為氏。源自公元前116年,漢武帝封景帝后裔劉昌為麥侯,地屬瑯琊郡。其后世子孫遂以祖上爵號為姓,稱為麥?zhǔn)稀?/p>
4、出自姓麴,因避亂去匊改為麥?zhǔn)稀?jù)《麥?zhǔn)献遄V》載:“余家麥?zhǔn)现V,或問姓從何來?曰:去曲為麥。”西晉時有麴丞相者,浙江省處州府松陽縣人,因逢五胡之亂,為避戰(zhàn)亂,攜親屬二十四戶去匊改為麥?zhǔn)希w往始興郡百順里居住。遂又成為另一支麥?zhǔn)稀?/p>
5、出自何姓,源隋朝時何饒豐之后,因隋文帝賜姓而改為麥?zhǔn)稀?jù)《麥?zhǔn)献遄V》載:“至隋朝有鐵杖者,東征遼東,屢立戰(zhàn)功,仕至石屯大將軍,其日行百里,吃麥三斗,賢孫三才皆以仕官。”隋朝時,鐵杖之父,姓何,名曾唯。中年生二子,長子饒豐,號鐵杖,次子饒瑞。何鐵杖因?qū)伊?zhàn)功,隋文帝問其愿任何職,鐵杖答說:“愿能日食斗麥足矣!”文帝遂賜姓麥,成為嶺南麥?zhǔn)鲜甲妫渥訉O相傳姓麥,稱為麥?zhǔn)稀{滆F杖后來并成為隋朝開國元老,功績顯著的大將軍。鐵杖之弟饒瑞仍姓何。
6、出自回族中有麥?zhǔn)稀;刈逯械柠準(zhǔn)希∽宰嫔辖?jīng)名首音。在元代,有任中書亭章政事的麥術(shù)丁(麥術(shù)督丁)和任義烏縣(今屬浙江)達魯花赤的麥術(shù)丁。另,“麥術(shù)丁”又可譯作“買述丁”,故麥和買姓也有一定的關(guān)系。現(xiàn)今,‘麥”字頭的經(jīng)名仍在使用著,如“麥扎兒”。麥?zhǔn)匣刈逯饕植荚谖鞅钡貐^(qū)。
遷徙分布編輯本段
麥?zhǔn)显谌A人社會里屬于稀有姓氏,在宋版《百家姓》里找不到它,在許多的姓氏介紹書籍中,也沒有將麥?zhǔn)狭腥搿S械臅词褂薪榻B,也只是簡單的兩三句話而已。對于現(xiàn)今想要尋根追遠的麥?zhǔn)献訉O來說,探索姓氏的起源,可參考的資料,相當(dāng)稀少。
根據(jù)《麥?zhǔn)献遄V》和史冊以及麥?zhǔn)献孀V資料的搜集,茲將麥?zhǔn)掀鹪唇榻B說明如上五種麥?zhǔn)系眯赵戳鳌?jù)各地麥?zhǔn)献遄V或當(dāng)今的地名志記載,麥?zhǔn)蠌闹榄^巷南遷珠三角時,時間不相一致,如年代即有紹興、紹定、開禧、咸淳各朝的記載,但“以別房沖霞譜考之,則伊始祖遁涯公,由紹興六年(1136年)避亂而至,我五必公之來,應(yīng)與同時”。“五必公誕生約在北宋元豐、元佑年間,各譜所載仕宦科名多與徽、欽、高三宗之世吻合。則五必公南遷與遁涯公同在高宗紹興初年。”
麥?zhǔn)霞易鍙闹榄^巷遷徙至珠江三角洲,是一次大遷移,這與當(dāng)時政治有關(guān)。珠璣巷人南遷影響大的就是上文提到的南宋羅貴南遷事件。當(dāng)時,33姓97家人于紹興元年正月十六日至四月廿六日,穿州過縣,方至岡州大良都古朗等村,并得到土人龔應(yīng)達的照應(yīng)。
當(dāng)日他們來到珠江三角后,各“辟土以種食,辟草以結(jié)廬”,開辟基地,互相扶持,共結(jié)婚姻,和睦相處。址山麥?zhǔn)鲜潜匦酃笠帷F涓鶕?jù)是:在未建立鶴山縣時(即雍正十年(1732年)以前),址山麥?zhǔn)暇幼±D鄉(xiāng)之岡頭廓村東頭榕樹下一帶,均屬新會縣境。同時,廓村麥?zhǔn)吓c大凌村陳氏毗鄰,兩村所發(fā)生的事情的時間相吻合,清·乾隆《鶴山縣志》載:“帝昺祥興元年(1278)夏六月,帝舟次崖門,帝昺至崖門駐蹕,民兵20余萬,所需資糧,皆取于廣右。大凌村人陳元輔、陳英輔以祖珠事高宗朝為諫大夫,世受國恩,至是仗義勤王,出粟數(shù)千石餉軍。”本文上述族譜載:“麥必雄,居新會,帝昺時,出谷賑濟。”這就是說,址山麥?zhǔn)鲜潜匦酃笠帷K煤螅飞禁準(zhǔn)献谥埽志釉邡Q山的有泗合大坪、大官田(麥屋舊村、新村)、鶴城上、下麥屋及沙石二水等地。麥?zhǔn)霞易寰瓦@樣從一條古老的小巷走出來,走向珠三角,走向世界各國,走向現(xiàn)代社會的大舞臺(余略)。麥?zhǔn)贤尤昴峡ぃń窈幽鲜≈胁科霞鞍不帐』春右员币粠У貐^(qū))。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杏壇麥村及均安等地亦有較多麥?zhǔn)稀?/p>
梅州麥?zhǔn)?/strong>編輯本段
在梅州,有一群活躍在梅江河上的捕魚人,他們15代打魚為生,338年水上為家,他們就是麥?zhǔn)霞易宀遏~人。
梅州麥?zhǔn)显畯V東南海。清順治年間(約1653年),始祖麥瑞良因當(dāng)時平遠縣丹竹樓發(fā)生寇亂,奉旨任征剿軍解押銀糧官押軍船抵駐軍地平遠,受瘴氣染病而逝,朝廷賜葬于平遠縣。其七子麥文信與其母親至?xí)r程鄉(xiāng)縣,住梅江軍船上,為父守孝三年,后獲準(zhǔn)由當(dāng)?shù)馗脫艹鰰r程鄉(xiāng)縣扶貴堡烏廖沙建房,為開基祖。
因麥?zhǔn)霞胰司镁榆姶ň雨懙責(zé)o以為生,于是以擺渡或捕魚為生。從三世開始麥家逐漸移至船上生活,形成“連家船”(意為連家都在船上),隨著麥?zhǔn)献訉O的繁衍興旺,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整條梅江(韓江)捕魚的都是麥?zhǔn)先思摇I系轿迦A縣、下到汕頭,都是他們安家立業(yè)謀生的場所。
解放以前,麥家漁民都是以船為家。有種說法是麥?zhǔn)鲜峭鈦砣跣眨蔓準(zhǔn)先伺d旺后搶了當(dāng)?shù)厝说牡乇P和田地飯碗,阻止麥?zhǔn)系娜松习栋l(fā)展。另一個說法是麥?zhǔn)蠞O民船上生活慣了,且當(dāng)時漁業(yè)資源多,勉強可以糊口,不愿上陸。
從梅州五華縣到汕頭,都不斷有麥家人比較固定扎在某一地方,以此為據(jù)點,娶妻生子,繁衍生息。麥家娶妻有兩個途徑:一種是在一個地方呆久了,靠一些親戚朋友介紹岸上的女子。從前岸上的生活并不好,漁家生活反顯得有保障,于是不少窮苦女子都愿意嫁到麥?zhǔn)蠞O家;還有一種就是買童養(yǎng)媳。女子嫁過來或買過來也在船上住,不復(fù)上岸。
麥家女人生孩子基本上是自己接生的,大多麥?zhǔn)蠞O家女子都有這個絕技。因為生孩子時說不定打魚已到很遠的河域,沒辦法,每家都自備有剪刀,船家都喝酒的,用酒消消毒,一剪臍帶,就生出來了。麥家的孩子一輩子都是船上生活的,個個水性很好。即使是岸上的女人,嫁到了船上,也大都會跟丈夫?qū)W好水性,因為一輩子都要以船為家的。
麥家人還有一個絕技就是識天時懂水情。300多年來,麥家人從來沒有出過翻船事故,即使在臺風(fēng)大雨大水季節(jié)。因為多年的水上生活讓他們都有經(jīng)驗,哪里有避風(fēng)的地方,就把船安在那里。風(fēng)雨來的時候,風(fēng)能起到多大,雨能下到多大,水能漲到多高,他們都能預(yù)測,基本準(zhǔn)確率達100%,這可是他們保命的本領(lǐng)。
麥家人解放前基本沒有讀書的。即使奢侈地寄在岸上親戚朋友家讀一兩年私塾,往往會因岸上無處落腳和迫于生計,最后又回到船上打魚。因此從未出過讀書人,更談不上中秀才,當(dāng)官之類了。這在歷來文風(fēng)鼎盛的梅州,恐怕僅此一家了。
漁民生病的時候,打魚打得再遠都會趕回居住水域所在的墟鎮(zhèn)鄉(xiāng)村看郎中。當(dāng)有漁民死去的時候,附近的漁民都會趕來幫忙,他們會把靈堂設(shè)在船常駐地附近的河岸上,與當(dāng)?shù)鼐用褓I一塊河邊的土地土葬,風(fēng)俗都與當(dāng)?shù)厝艘粯印K喳準(zhǔn)系淖嫔夏沟鼗径荚谘睾觾砂丁7昴赀^節(jié)的時候就把船靠近岸邊祖墳,在船頭拜祭。
麥家漁民的風(fēng)俗禮節(jié)都是入鄉(xiāng)隨俗,與居住地的岸上居民一樣。麥家人因為祖上是軍官出身,人人都習(xí)武,但他們有個祖訓(xùn):起腳不先踏(行),開口不先(逞)強。所以從未發(fā)生過麥?zhǔn)先耸盐湎葎邮执蛉说氖录K圆徽撛谀膫€地方,麥?zhǔn)蠞O家與當(dāng)?shù)鼐用穸枷嗵幦谇ⅰ7昴赀^節(jié),麥家人會在船頭,或就近的河灘舞起獅子,打起大鼓,舞槍弄棍,以示慶祝,但他們絕不會越過河灘舞到岸上的墟鎮(zhèn)鄉(xiāng)村。
解放前,整條梅江河上的打魚人,都姓麥,即使到現(xiàn)在,松口、丙村、西陽、梅城段的捕魚人,依然有80%是姓麥的。那時捕魚上可到五華縣水寨,下可到豐順縣潭江一帶,甚至到蕉嶺縣的石窟河。梅州麥?zhǔn)蠞O家的命運解放后開始有了改變。土改時,部分漁民分到了田地。1956年政府鼓勵漁民上岸,并組織起來成立了“梅縣木帆船運輸生產(chǎn)合作社”,麥?zhǔn)先藦拇擞辛艘粋€自己的岸上集體經(jīng)濟。1966年成立了“水陸搬運站”、“松運船隊”,很多漁民改行搞起了運輸和其它行業(yè)。小孩也開始上岸讀書,至今,梅州麥?zhǔn)弦殉隽硕嗝髮W(xué)生。現(xiàn)在梅江、韓江河段建起多座水電站,捕魚的范圍小了,加上漁業(yè)的生態(tài)資源遭到了破壞,捕魚只能勉強維持生活。因此從事捕魚業(yè)的人員越來越少,即便有,都是中年漁民,且只當(dāng)副業(yè),年青的都不愿捕魚了。上岸后的麥家人逐漸適應(yīng)了社會和環(huán)境的變遷,改變了單一打漁的謀生手段,融入到各行各業(yè)的工作中,政府部門、工商企業(yè)等都有麥?zhǔn)先说纳碛啊H缃駪?yīng)證了前人所說的“麥子麥子,落地生根,生長旺盛”這句話。
歷史名人編輯本段
麥鐵杖:名饒豐,號鐵杖,父曾唯,母梁氏,廣東省始興人,生于公元558年。為隋朝出力,屢立戰(zhàn)功,封官賜姓;封開府儀同三司、右柱國、遷右屯衛(wèi)大將軍,賜麥?zhǔn)希稳R州刺史、汝南太守。大業(yè)八年(612年)三月戰(zhàn)死于“遼東戰(zhàn)役”,追贈正一品光祿大夫、封宿國公、智勇武烈大將軍,謚武烈,歸葬家鄉(xiāng),葬于嶺南南雄縣百順大水逕沖天鳳山,墓碑刻上“隋宿國公麥鐵杖之墓”等字樣。
麥孟才:字智稜,麥鐵杖之子,果烈有父風(fēng),帝以其死節(jié)將子,恩錫殊厚,拜武賁郎將。及江都之難,慨然有復(fù)仇志。與武牙郎將錢杰素交友,二人相謂曰:“事等世荷國恩,門著誠節(jié)。今賊臣殺逆,社稷淪亡,無節(jié)可紀(jì),何面目視息世間哉!”乃流涕扼腕,相與謀于顯福宮邀擊宇文化及。事臨發(fā),陳籓之子謙知而告之,與其黨沈光俱為化及所害,忠義之士哀焉光字總持,吳興人也。父居道,仕陳為吏部侍郎。陳滅,徙家長安。皇太子勇引署學(xué)士。后為漢王諒府掾,諒敗,除名。
麥賢得:廣東省饒平縣人。1965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88年授予海軍上校軍銜,后任海軍汕頭水警區(qū)副司令員。
|